科大党发〔2021〕30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共教育部党组 中共中央纪委机关 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精神,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大力实施“353”战略,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实践证明,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偏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但同时必须看到,党的政治建设在某些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有的二级党组织重业务轻党建;一些岗位和领域廉洁风险依然存在;个别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偶有发生,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政治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体系。
二、全面把握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要求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准政治方向,强化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要突显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性地位,聚焦党的政治属性、政治使命、政治目标、政治追求持续发力。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以政治上的加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引领带动党的建设质量全面提高。要把党的政治建设融入到严格对标对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中去,做到党的政治建设与学校各项业务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三、认真落实加强高校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强化党对高校的政治领导
1.对标对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全面认真修订学校有关制度规范,把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要求全面体现在高校章程等制度规范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政治属性。
2.坚持办学的正确政治方向,对照高等教育“四个服务”要求,系统梳理学校有关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师资建设和综合改革等方面的规划、计划、方案等文件,及时校准偏差,进一步完善有关工作举措,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对照《普通高等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校务会)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并严格落实学校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规范议事内容、决策程序、会议决议执行办法,确保党委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
4.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完善学校内部有关评价标准,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为“双一流”建设、人才项目评审、教学科研成果评比、学生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指标,突出权重,充分运用。
(二)坚定干部师生政治信仰
5.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成效作为检验高校党员干部是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首要标准。
6.校党委要认真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学习传达、研究落实工作作为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首要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季度至少专题学习1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7.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平台,积极组织优秀教师讲师团和大学生骨干宣讲团开展校内巡回宣讲。建立建强有关平台和师资队伍,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校园巡讲、青年大学习等活动。
8.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加强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将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各门学科课程。统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深入挖掘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营造各学科课程育人的联动机制。
9.成立教师工作部,扎实开展好教师理论学习、培养培训、实践锻炼、师德师风建设等。组织教师每周开展1次集中学习,每月开展1次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每年组织以海外归国教师、青年教师为主要对象的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等,全面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育德育人能力。
10.进一步规范人才引进工作程序,严把政治关,做到“凡引必审”,建立健全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制度,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
(三)突出育人工作的政治标准
11.采取专题辅导报告、主题党团日、讲党课以及校园宣传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就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制度自信开展学习大研讨,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广大青年学生心灵。将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
12.严格落实《关于实施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全面推进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
13.推动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改革,强化党的具体领导和团的日常指导,全面摸底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建设情况,配齐配强指导教师,严格遴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负责人,对违纪违规的学生社团及时予以整改、取缔。建立以服务学生、志愿奉献为导向的评议制度,加强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日常管理。
14.足额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政工作人员,做到按要求配备到位、培训到位、激励保障到位、监督考核到位。健全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和思政工作人员常态化培训机制,确保每年至少参加1次集中培训。健全激励和监督管理机制,为学校专职组织员、专职辅导员的晋级晋升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强日常监督和年度考核。
(四)增强高校党组织政治功能
15.深入实施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研究制定学校“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实施方案,就对标建设“头雁工程”“示范工程”“先锋工程”分级确定创建目标,明确任务举措和责任。根据上级党组织部署,积极申报全国和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党员示范岗”等,培育典型,打造党建“精品工程”。
16.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严格执行党委的集体决策。建立党委书记、校长定期面对面沟通协商的工作规则,在重大事项决策前、重要会议召开前应取得一致意见,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上须“末位表态”。党委委员每年在一定范围内对履行委员职责情况作出报告。讨论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要公开透明,认真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建议,会前做好调研论证,积极邀请师生代表列席会议。
17.选优配强院(系)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增强班子整体功能。按照政治强、业务好、品行优、在师生中有威望的要求,选配院(系)党政正职,党员院长(系主任)一般应同时兼任院(系)党组织副书记或委员,党员副院长(系副主任)一般应进入院(系)党组织领导班子。每个院(系)要配备1名专职副书记。院(系)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制度。
18.按照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院(系)党委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的通知》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完善院(系)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的决策内容和程序。
19.创新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推进基层党建质量提升。加强和改进二级单位党建工作,全面梳理摸底并落实整改,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各类教学科研实体机构全覆盖。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支部“五化”建设评估全部达标。以师生结合、专业联合、跨年级整合等方式成立党支部,解决低年级学生党组织“空白点”和对学生政治引领弱化等问题。
20.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入职、考核、评优、晋升时,由所在单位党支部考察其政治立场、思想素质、师德师风并给出明确意见。
21.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大在本科学生、少数民族学生中发展党员力度,落实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团组织“推优”制度,将综合素质作为入党推优的重要指标,防止只看成绩、分数或简单用答辩、投票等方式考察评价入党积极分子,切实提升党员发展力度和质量。
22.注重发展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入党,对多年未发展党员的教师党支部,要采取有力措施督促改进。
(五)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
23.建立健全高校领导干部政治素质识别和评价机制。在干部考核工作中,注重政治素养和教育理念的考察,实行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
24.加强政治能力培养提升,积极通过一线维稳、基层锻炼、扶贫援边等途径加强领导干部自身政治实践历练,提升政治风险发现力研判力处置力。
25.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经常梳理学校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师德师风、学生管理、国际交流合作等重大决策和工作中存在的敏感性因素、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防止政治风险事件发生。
26.坚持思想教育、制度规范、责任追究多措并举,增强领导干部斗争精神,推动领导干部积极应对重大风险挑战,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敢于亮剑。
27.提升执行力,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师生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坚持“一线规则”,狠抓工作落实。
(六)涵养良好的校园政治生态
28.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纪律,教育督促党员干部始终对党忠诚老实。
29.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推行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党志愿书、党员过“政治生日”等政治仪式。严格按要求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30.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防范校园传教和抵御宗教渗透工作机制,建立意识形态校内巡察制度。
31.守好课堂主渠道,严把教材、出版物政治关,加强对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阵地尤其是网络阵地的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学术交流和社团、校友会等管理。对散布错误政治观点和言论的师生,要坚决及时制止、有效教育引导,并视情节依纪依规作出严肃处理。
32.深化高校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综合运用巡视巡察、参加会议、专题协商、谈心谈话、检查调研、审核把关、执纪审查、责任追究等多种措施和方法强化高校政治监督,落实监督执纪问责的要求。
33.加强廉洁教育。建立健全日常廉洁教育和重要时间节点廉洁提醒机制,每年至少开展1次集中性警示教育活动,以案示警、举一反三。
34.把政治标准融入学校制度建设,将创新理论贯穿学校精神塑造,培育积极健康的校园政治文化,培育积极健康的校园政治文化,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
35.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制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实施办法,坚决防止和反对“四风”。
36.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深入发掘学校建立、发展、改革等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红色基因、革命传统、育人资源,引领塑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
37.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建设文化传承创新实践基地,组织先进模范人物进校园宣讲,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坚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切实加强推动党的政治建设的组织领导
38.推动高校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政治规范体系。按党组织隶属关系落实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责任,进一步做好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持续开展高校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建设考察,建立高校党建工作联络员、意识形态工作联系点等机制。
39.校党委切实担负起党的政治建设主体责任,研究制定学校党的政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主责部门,把抓党的政治建设工作情况作为校内巡察、监督检查重要内容,纳入院(系)党建工作考核、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院(系)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与领导班子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挂钩。
40.党委书记要履行政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强化管党意识,认真履行政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研究部署和推进落实,着力形成一级带一级、大抓严抓实抓的浓厚氛围。
41.落实“一岗双责”。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要根据职责分工,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党的政治建设要求贯彻到高校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42.校纪委要强化监督问责,督促党委切实担负起党的政治建设、党内监督主体责任,对落实高校党的政治建设责任制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的,予以严肃问责。